400-886-8105       |       会员登录       |        

河北省小麦冬前苗期分析及冬春季管理技术

发表时间: 2021-12-05 13:15 点击: 804

导语

今年9月中旬以来,全省出现多次降水过程,特别是10月3-6日连续降水,小麦主产区降水量50~196.9毫米,其中150毫米以上降雨分布在石家庄、邢台北部。受降水影响,廊坊大部、石家庄西部、保定西部、邢台东部、邯郸南部、沧州东部和西南部等地区0~30厘米土壤相对湿度达90%以上,部分地块土壤水分饱和,造成农机难以下地,秋收秋种普遍延迟,晚播麦面积较大。

11月6-7日全省麦区又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平均降水量29.9毫米,进一步影响了小麦播种进度。针对上述特殊情况,省农技总站联合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小麦创新团队、省小麦专家顾问组在对当前全省小麦苗情和生产形势科学研判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年秋冬和明年春季小麦田间技术指导管理建议。


图片 1.png

 

一、当前小麦苗情分析
(一)晚播麦成为麦田主体根据各地农业部门调查统计,全省于11月20日完成小麦播种,累计播种面积3350.8万亩,小麦播期较常年推迟10-15天左右,个别地区甚至推迟20天以上;全省晚播麦2548.8万亩,占总面积的76%。10月15日前完成播种的小麦,主茎5叶1心,占总面积的10.35%;10月16-20日播种的小麦,主茎3叶1心到4叶1心,占总面积的31.42%;10月21-31日播种的小麦,主茎1叶1心到2叶1心,占总面积的48.03%;11月1-5日播种的小麦,叶龄1叶到1叶1心,占总面积的4.09%;11月6-13日播种的小麦,多为刚出土或萌发出芽,占总面积的3.3%。(二)出苗整齐基本苗充足

由于底墒充足,全省小麦出苗整齐,基本苗充足,叶色正常。据本次考察,主体麦田长势相对较好,平均单株茎蘖数1.1个、次生根0.9条、亩总茎蘖数36.1万、亩3叶大蘖数32.8万。晚播麦田虽然个体较小,但由于加大了播种量,平均基本苗充足。全省以三类麦田为主体,占比约75%。

(三)小麦苗龄普遍偏小

当前主体麦田为2叶1心至3叶1心,占比近58%,集中在10月15-25日播种,主要分布在定州、保定、石家庄、辛集,以及邯郸、邢台、衡水的部分地区;霜降至10月31日前播种的地块,预计1叶1心至2叶1心越冬;11月7日前播种的地块冬前尚能出苗,立冬后播种的多数将在年后出苗,成为“土里捂”。(四)土壤墒情充足由于今年秋季降雨量充足,耕层土壤墒情好。通过调查,当前绝大部分麦田相对含水量在70%以上,墒情充足,为春季小麦早返青生长和转化升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图片 2.png

 

二、当前存在的不利因素

尽管今年播种后期小麦生产情况有所好转,但目前小苗、弱苗比例大,“拉尼娜”现象已形成,极端天气发生概率大,今冬明春小麦生产仍面临一些不利因素,主要表现为四方面:(一)苗小苗弱苗情差,培育壮苗困难大。由于主体麦田播种偏晚,出苗时间长,冬前生长量不足,植株养分积累少,苗小根浅,抵御低温冻害能力下降,不利于安全越冬。整地质量差,出苗质量不高。特别是土质偏粘地块坷垃较多,播种深度较大,植株生长缓慢,长势较弱,麦苗发黄,不敦实,不利于培育壮苗。

(二)气象条件不确定,低温冻害威胁大。

10月以来我国已进入拉尼娜状态。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冬季(2021年12月至2022年2月)冷空气活动频繁,势力偏强,气温总体以偏冷为主,发生极端寒潮事件的可能性大。部分麦田越冬冻害风险高,冬春管理难度增加。一是未分蘖麦田。由于没有分蘖和次生根,养分贮存少,抗逆能力差,受冻害程度可能会加重。二是播种深度较浅麦田。由于播种期后延,为促进早出苗,部分麦田播种较浅。此类麦田若整地质量差且镇压不到位,遭受冻害概率增加。三是播种深度过深的麦田。考察中发现,个别麦田播深达到6厘米,苗子纤细,抗逆能力极差。四是坷垃多秸秆量大板结裂缝的麦田。部分地块由于土壤粘重坷垃多,跑风漏气;部分地块秸秆粉碎质量差土壤塇松;部分地块浇水后土壤板结裂缝较多,越冬冻害发生风险高。

(三)田间土壤较湿,病虫草害威胁大。

今年秋播期间土壤湿度大,利于病虫害发生。根据植保部门预测,小麦条锈病、茎基腐病、麦蚜等预计发生严重。同时部分晚播地块因抢播抢种,未能及时封闭化除,部分地区已显露杂草。因此,病虫草害监测防控任务加重。

(四)整地质量参差不齐。

因播期土壤湿度大,不同地区土壤质地、前茬作物收获时间、收获方式、秸秆还田质量等差异明显,造成各地麦田整地播种质量参差不齐,整体较常年偏差。尤其是土壤粘重的地块,抢时整地导致坷垃较多,种子播在坷垃缝隙中,透风漏气,难以吸水,出苗困难。立冬后播种的地块,种子长期处于高湿低温环境,出现烂籽,出苗率明显下降。

三、冬前及春季管理意见

针对当前小麦苗情特点,我省小麦冬前和春季管理应因地因苗制宜,冬前管理突出“抗渍,防冻,保墒,确保越冬”,春季管理突出“促弱转壮、镇压锄划、科学肥水、病虫草综防”。在具体工作推动上,各地应从群体、个体入手做好“两保”,从生根、生长、转化入手做好“三促”,从防冻、防旱、防倒、防病虫草入手做好“四防”,杜绝啃青做好“一禁止”,切实开展因苗分类管理,确保促增产、保稳产、少减产。

(一)浇水轻压保群体。

当前日均温度3~4℃,昼消夜冻,正是中北部地区浇冻水的有利时机。南部墒情好的地块不需浇灌冻水。浇水不可大水漫灌,以当天下渗并与底墒接上为宜,踏实土壤,弥合地缝。在地表出现薄干土层时,于晴朗午后适度镇压,破除板结,促使麦苗与土壤紧密结合,实现防冻保越冬,为春季防倒伏打好基础。早春适时镇压提墒增温,促进小麦早返青生长。镇压的原则是压干不压湿、压软不压硬、压大不压小,种子出苗后一般不宜镇压,尤其对弱苗。

(二)喷施药剂保个体。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针对抗寒性差、苗子弱的地块,冬前喷施植物激素或微量元素类防寒抗冻性叶面肥或药剂,通过生理性调节提高抗寒能力。

(三)重施磷肥促长根。

肥水管理应重视施用磷肥,促进根系生长,提高分蘖成穗率。对三类麦田、晚播弱苗和受冻麦田,在前期追肥基础上,拔节期施用适量磷肥,促进个体健壮生长,为后期抗倒伏打下基础。

(四)划锄增温促生长。

抓住早春晴好天气,返青期镇压划锄相结合,先压后锄,弥合裂隙,沉实土壤,增温保墒。针对可能会出现的春旱,也可适时喷施叶面抗旱保水剂,提高植物抗旱能力。主体麦田墒情尚可情况下,第一次肥水管理在起身末期进行,尽量晚浇水,促进小麦和根系早发快长;健壮的一类麦田或雨前播种群体较大麦田,可将第一次肥水管理推迟至拔节中期。

(五)肥水运筹促转化。

对底肥不足、叶片发黄、长势偏弱的晚播小苗,酌施氮肥,促弱转化升级;返青期对麦田落黄、茎蘖数不足的弱苗和冻药害较重的麦田,结合春水及时追施尿素,因苗适时施好拔节肥。

(六)防病治虫除草。

根据今年冬前小麦苗龄偏小、杂草较少的情况,一般麦田冬前不进行化学除草,可在小麦返青后,根据杂草发生情况及时进行中耕或化除。早春麦苗返青后,结合植保部门预测预报,重点关注茎基腐病、纹枯病、根腐病、红蜘蛛、吸浆虫等病虫害发生,科学选用杀菌剂、杀虫剂,同时加入植物生长调节剂,适时开展综合防治。

(七)加强监管严禁放牧。

牲畜啃青会使小麦叶片遭受破坏,加重小麦冻害,严重时会使麦苗大量死亡,特别是今年苗小、群体小,麦田放牧对明年春季生长极为不利。要广泛宣传,加强监管,坚决杜绝麦田放牧现象的发生。

 

来源:河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